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记者 朱虹
刚进大学三个月,相关专业课还没上,就在国赛中斩获个人一等奖和团队一等奖!近日,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大一学生的经历引发关注。
大一刚开学,朱泓宇看到辅导员发的有关竞赛的网页,其中“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”格外吸引他。“名字上看出它注重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,我很想参加,就试着报了名。”朱泓宇说,报名同学中只有他是大一,这并没有给还没上过大学物理的他带去压力,反而让他更想去尝试。
这份勇敢来源于班主任谭久彬院士。此前谭久彬院士和同学们的座谈交流,让朱泓宇找到了方向。“谭院士鼓励我们参加感兴趣的比赛和项目,早点立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斗。”这句话深深触动朱泓宇,这让他迈出了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第一步。
没上过大学物理,没学过理论力学,全英文试卷对没考四级的朱泓宇更是挑战。想要获奖,谈何容易。朱泓宇通过上网课、做真题、听学长分享经验,在短时间迅速突击。
他浏览各大高校理论力学课程,最终锁定哈工大物理学院任延宇老师。“任老师的课偏向工科,很适合我,课程思路清晰,脉络梳理得很清楚,我觉得通过自学可以达到考试的高度。”朱泓宇说。
朱泓宇用心做真题、学英语、背专业词汇,学校还组织参加过比赛的学长为大家培训。“学长们倾囊相授,我受益匪浅,我融入自己的理解总结了四十页笔记。”朱泓宇说。
朱泓宇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赛前选拔考试,2023年12月初,他随学校前往南京比赛。“比赛总体还算顺利,遇到不懂的单词,我就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。”
一周后,朱泓宇看到成绩时又兴奋又遗憾,他在来自全国高校的六百多位参赛同学中,排名63,获得一等奖,而排在62名是特等奖。朱泓宇说:“没能为学校多争取一个特等奖实属遗憾,没想到临门一脚没跨过去,但让我欣慰的是,我和另外两名同学组成的团队成绩是一等奖。”
比赛后朱泓宇重新对照了题目和答案,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“不该犯错的时候还是犯了错,我想起学长说过一句话,你的基础决定你能走多远,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狠抓基础。”朱泓宇说。
国赛一等奖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“竞赛思维对于我们学习的任何阶段都非常重要,它可以激励我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哈工大提供了很好的竞赛平台,以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竞赛,在快乐中继续探索未知。”朱泓宇说。
(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)